黃鱔全人工繁殖的親鱔培育與催產劑的選擇
編輯: 時間:2018-06-22 瀏覽:
1.親鱔培育:5月下旬至7月上旬,從籠捕的野生黃鱔或養殖的黃鱔中選擇青色或黃色,體長25~45厘米、體重25~100克,腹部膨大柔軟,有1條紫色的橫條紋,卵巢輪廓較明顯,腹部呈淺黃色,生殖孔紅腫的作為雌親鱔;體長50~75厘米、體重100~500克,腹部呈橘紅色,生殖孔紅腫的作為雄親鱔。
親鱔選購后,可用20毫克/升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20分鐘或3%~4%的食鹽水浸洗10~20分鐘,同時去除體弱、受傷和帶病的黃鱔。然后在網箱或水泥池中分雌、雄精心暫養。每天視攝食情況投喂一些小雜魚、螺螄肉、蚯蚓和下腳料,約為體重的3%~6%;對于原人工養殖的黃鱔則仍可直接投喂配合飼料。池內放置適量水花生、水葫蘆等,每2~3天換1次水,注意溫差,保持水質清新(有條件最好是微流水),水深10~20厘米。一般親鱔的雌、雄性比為(2~3):1。
2.催產劑:成熟親鱔一般雌鱔腹部膨大,呈紡錘形,腹部有一明顯的透明帶,體外可見卵粒輪廓,用手觸摸腹部可感到柔軟而有彈性,生殖孔明顯突出、紅腫;雄鱔體形呈長錐體狀,頭前部較大,腹部膨大不明顯,兩側略有凹陷,有血絲狀斑紋,生殖孔不突出,輕壓腹部,能擠出少量透明狀精液。經驗表明,黃鱔的性腺發育,尤其要注意重視雄鱔的性腺發育。
凡是適合魚類的催產激素,對黃鱔都適用。曾分別用促黃體激素釋放素類似物(LRH-A)、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腦垂體、利血平RES、地歐酮(DOM)等多次對黃鱔進行催產試驗。結果表明,用于黃鱔的催產劑以LRH-A和HCG的混合劑較為適宜。
在人工授精過程中,雄鱔的精巢發育往往不夠理想,較難采集到成熟有效的精子,成功率不高,不超過50%。因此,人工授精前,宜對雄鱔提前7~10天用低劑量LRH-A催熟培育,效果較好。
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 野生黃鱔多少錢一斤?
- 黃鱔每畝產多少斤?黃鱔如何提高產量?
- 黃鱔養殖場怎么建設?黃鱔養殖場建造方案
- 黃鱔養殖安全越冬方法
- 黃鱔最喜歡吃什么食物?
- 養殖一畝黃鱔多少利潤?
- 大棚黃鱔養殖技術
- 有機黃鱔性逆轉及環境因子的影響
- 黃鱔養殖常見病航尾吸蟲病處理方法
- 黃鱔變性過程詳解
- 黃鱔養殖成功關鍵季——放苗和白露前后
- 網箱養殖黃鱔常見病棘頭蟲病治療一例
- 黃鱔養殖疾病防治要把好三關
- 五月份網箱養殖黃鱔的技術要點
- 黃鱔池如何疏通網眼且消除底臭?請看這里!
- 黃鱔健康高效養殖全程操作指南(二)
- 網箱養殖黃鱔的現狀及相應對策分析
- 泱盛生物技術總監趙宇江詳解網箱黃鱔養殖“十二式”
- 黃鱔泥鰍高產套養五大技術要點介紹
- 黃鱔和泥鰍的生態套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