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t799u"></tbody>
  •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中國養殖行業領域專業門戶網站
                當前位置:中國養殖基地 / 養蟹

                漁業科技入戶典型經驗介紹:蟹池水草種植與種類特點

                編輯:  時間:2017-06-16   瀏覽:

                在自然環境中,河蟹白天隱居或穴居,夜間出來四處覓食。喜水質清新,溶氧充足,水草豐盛的水體,喜弱光,怕強光,喜安靜,怕驚動。

                漁諺有“蟹大小,看水草”,“養好塘蟹,先要種好塘草”。蟹池中水草種植的好壞,是養蟹成敗的關鍵,這已是成蟹養殖中不爭的事實。蟹池中種植水草,可提供植物性餌料,為河蟹提供蛻殼、藏身、遮蔭的場所,同時可以吸收土壤中的肥料,澄清水質,防治病害。在高溫季節,水草可吸收太陽熱能,降低池水溫度,改良水環境等重要作用。

                隨著我縣養蟹技術的不斷提高,水草種植也由以前的較為單一的苦草種植,發展到現在多種種類水草混合種植,種植草類已趨于多樣化。

                一、水草種植的種類

                蟹池種植的水草種類較多,但生產上常見的主要是:伊樂藻、苦草、輪葉黑藻、金魚藻等等。

                二、水草種植的一般方法

                1. 伊樂藻:伊樂藻一般都是采取鮮草扦插。栽植方式:一種是僅移栽蟹池溝槽內;另一種是移栽溝槽和大田穴栽。年底清塘后,在溝槽內要及時移栽。早移栽,早生長,爭取在開春放種后,伊樂藻已成活生長。移栽時注水30厘米,鮮草扎成束,扦入泥中3—5厘米,進水口用40目篩網進行過濾,防止野雜魚類進入。并根據池塘肥瘦情況,每畝施腐熟糞肥100—200公斤,移栽的伊樂藻要干凈,切忌夾帶青苔。

                2. 苦草:春季氣溫回升,大田加新水3—5厘米,選擇晴天曬種1—2天,然后浸種12小時,撈出后搓出果內的種子,并清洗掉種子上的粘液,再用半干半濕的細土或細沙拌種全池撒播。播種量,理論上每畝50—100克,但在實際操作中,用種量往往要多出數倍,甚至10多倍,主要是種子質量的問題,成熟度差的種子用量要大得多。

                苦草的補種。在苦草播種時,建議示范戶適當留一些種子備用。到5月份,苦草出苗不理想,或是由于河蟹夾食、青苔等原因,苦草苗浮起,塘內苗稀疏時就要補種。這時氣溫回升了,補種時可以采取抽芽的辦法,有利于苦草快速扎根發苗。方法是將苦草籽裝入“蛇皮”袋水中浸泡一夜,然后拎出搓碎,置于塘埂,蓋上薄膜曬2天抽芽(注意溫度不能過高),然后拌土撒播。

                3. 輪葉黑藻:輪葉黑藻的種植有芽苞種植和整株移植二種方法。芽苞種植:每年的12月到翌年3月是輪葉黑藻芽苞的播種期。應選擇晴天,加注池水10厘米,每畝用種500—1000克,播種時按行、株距各50厘米將芽苞3—5粒插入池中,或者干脆拌泥沙撒播。注意,選擇的芽苞要粒硬飽滿,呈蔥綠色,播種前應用網片將種植的芽苞區與河蟹隔開,待水草滿塘后再撤除圍攔。整株移栽:①營養體移栽繁殖。一般在谷雨前后,在板田留少許水,將長至15厘米輪葉黑藻切成長8厘米左右的段節,在板田上均勻撒播,使莖節部分浸入泥中,再將池塘水加至15厘米深,約20天后全池即可覆蓋著新生的輪葉黑藻;②整株移栽:在每年的5—8月,天然水域中的輪葉黑藻已長成,長達40—60厘米,視蟹池水草疏密程度,每畝放草100—200公斤,一部分被蟹直接攝食,一部分生須根著泥存活。要注意的是在輪葉黑藻的種移植時,要保持水質清新,不能干水,不宜使用化肥。

                三、水草的生物學特征與管理

                1. 伊樂藻。伊樂藻原產于北美洲加拿大,它是一種優質、速生、高產的多年生沉水植物,具有高產、抗寒、四季常青、營養豐富等特點,尤其是冬春寒冷的季節里,其它水草不能生長的情況下,該草仍具有較強的生命力,是冬春蟹池不可缺少的種類。其缺點是不耐高溫,水溫30℃以上,就容易發生壞死爛草現象。解決的方法是:在高溫來臨之前應將浮在上層的伊樂藻割掉,根部以上留10厘米即可。對于移栽在溝槽底部的伊樂藻一定要徹底撈除,以防止水草腐爛敗壞水質。撈除后應立即用底質改良劑改良池底。

                伊樂藻在生長過程中,主莖上每生長一個新枝時,在其新枝基部即長出2—3根根須,這樣的特點決定了伊樂藻匍匐生長的特性,如果由其瘋長,會大面積覆蓋池底,造成池底缺氧、壞底發臭,因而大田栽植的伊樂藻每塊不宜過大,過厚。

                2. 苦草。即我們常說的面條草、扁擔草,是蟹池中種植量最多的水草。苦草有橫走的匍匐莖,莖端具芽可形成新的植株。一般認為河蟹僅夾食苦草的嫩芽,較少攝食葉片。苦草在我國已知有三種:亞洲苦草、刺苦草和密刺苦草。蟹池中常見的是亞洲苦草。

                 3. 輪葉黑藻。即節節草,也稱為黑藻。是近幾年蟹池大量種植和移植的水草之一。輪葉黑藻葉片帶狀,4—8枚輪生。本種植物有些變異,有的植株時子較厚而硬,向后彎曲;有的植株葉子較薄而軟。這可能由于生態環境條件不同所引起的。今年有的示范戶反映,種植的輪葉黑藻河蟹有不喜食的現象。經檢查了解認為葉片粗短、顏色較深(發黑)的,河蟹喜食程度差。

                4. 金魚藻。即常說的“蝦微草”。主要特征是葉細長、輪生,葉端開叉形成“Y”型。該草被認為是蟹喜食種類,是優質水草,但生長速度較慢,極易被河蟹夾食。

                5. 小茨藻。今年有的示范戶在種植輪葉黑藻時帶進了一種草,發現該草河蟹非常喜食。經觀察、檢查疑是小茨藻。該草葉在莖上對生或分枝頂上聚生,葉片細線形,長1.5—3.5厘米,寬約0.5毫米。植株細脆弱,莖圓柱形,直徑約1毫米,長10—35厘米,分多枝。花果期在夏秋,一年生。

              1. <tbody id="t799u"></tbody>
              2.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3.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粉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