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水世紀周成成
河蟹從放養到捕撈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磨爪、甲殼潰瘍、腸炎、爛鰓、水鱉子、抖抖病、上岸不下水等等。養殖前期就有部分塘口出現河蟹傷亡,到了中后期如果還不重視,會越來越多。那么這些疾病是不是有這某些共同的特性呢?我們應該怎么去做才能減少河蟹發病呢,下面我們就從免疫學的角度去看看。
從免疫學角度考慮螃蟹生病主要是具備以下條件:
A:惡劣的水環境
B:致病微生物
C:體質弱的養殖生物
D:病原體感染到發病的時間
F:以及其他因素
一、惡劣的環境條件主要包括
1.養殖密度大平均每畝1700以上
2.苗種運輸條件差
3.水體中某些指標超標長期超標
4.水體受到污染如農藥殘留、水草青苔腐爛、秸稈腐爛、大量飼料浪費
5.天氣不良如悶熱、梅雨、臺風、冰凍、大雨、高溫、忽冷忽熱
6.水環境變化惡劣如藍藻爆發、塘口水混

水體亞硝酸鹽超標
如何才能改善惡劣的環境條件
1.常換水,一般每隔7天左右換水1/3,每隔30天左右換水1次。
2.常增氧,有微孔增氧機的塘口,晴天中午常開增氧機
3.常解毒,長改底,長補草,護草,保草
4.長用中草藥制劑殺菌解毒防病。
5.適量使用生石灰10斤每畝每米水深,半月一次,高溫期6下旬7.8.9慎用。
6.常調菌,常培藻,常用螺絲。
7.適時加深或降低水位。
常見的水產用中草藥

二、致病微生物主要來源
1.清塘不徹底,池底淤泥厚,沒清淤,使用生石灰量少,清塘不標準,對清塘不重視,或馬虎清塘
2.水體中,苗種,螺絲,水草,青蝦,花白鰱,投喂的小雜魚飼料,水鳥等等。
如何才能減少致病微生物
1.清塘,清淤一定要注重,清塘是養殖能否成功的基礎,決定養螃蟹能否成功的1/4。
2.定期的使用碘制劑、氯制劑、溴制劑,一般4月消毒兩次,5月消毒3次,6月消毒3次,7月消毒4次(一星期一次),8月消毒4次,9月消毒3次。放螺絲,放蝦蟹苗,放水草,放魚及時消毒。
3.定期的改底,一般4月建議改底1次至2次。5月每隔10天一次。6月每隔7天左右一次。7月每隔5天使用底改一次。8月每隔3至5天一次。9月每隔7至10天左右一次。
4.使用中草藥如大黃、五倍子、板藍根、大蒜、適量使用食鹽。
5.補充有益菌,如弧菌天敵、黃金益菌素B型、優加益生菌、多效活水源等。
三、體質弱的螃蟹來源
1.打洞的河蟹,螃蟹打洞吃食少2.敵殺死塘口螃蟹體質弱3.殘肢斷爪螃蟹體質弱4.入裂縫的螃蟹體質弱5.脫殼期的螃蟹體質弱6.缺營養的螃蟹體質弱7.水體中任何指標超標的螃蟹體質弱
如何才能減少體質弱的河蟹
1.常用Vc,常補鈣,常補微量元素,乳酸菌拌料,常用肝膽泰樂、高穩維西、生命元。
2.有微孔增氧機的塘口,晴天中午多來增氧機。
3.早期多種水草。

四、病原體從感染到發病的時間
一般病原細菌隨意水溫的升高而加快繁殖速度,一般發病期三天到幾十天不等。如果在發病期內,加入適量糖類,或者菌類培養基、肥水膏等,會加快有害菌的繁殖速度,加速發病期的到來。
如何延長發病時間
1.常增氧,常消毒。
2.定期培養友益微生物,如弧菌天敵、黃金益菌素B型、優加益生菌、活力益水素。
五、其他因素
1.敵殺死中毒的處理方法:主要表現為螃蟹爬上岸,或草頭。躁動不安,身體失去平衡,隨意中毒時間的延遲河蟹出現肌肉抽搐,僵硬,附肢脫落,并出現報團,或相互打架等行為。敵殺死的濃度與螃蟹傷亡量成正比。一般相同濃度蟹苗容易死亡,成蟹要相對好一些。
敵殺死中毒的解救方法:換水連續7小時以上,全塘潑灑抗激靈+黃金多糖,開增氧機曝氣。可以適量使用生石灰10斤每畝。
2.阿維菌素中毒的處理方法:主要表現為螃蟹步足和獒足撐起,經過若干個小時后恢復正常,部分死亡。青蝦表現為躁動不安,上下跳串,接著行動緩慢,不時側游,側翻,反應遲鈍,最后游泳足停止擺動,最終死亡。
阿維菌素中毒解救方法:目前沒有好的解毒方法,換水連續7小時以上,全塘潑灑抗激靈+黃金多糖,開增氧機曝氣。
如果大家都能按照上邊的方法去做,積極的去預防。不要等河蟹出現死亡了,才想著去治療,一般當河蟹出現大批量死亡,治療成功的幾率不大!如果大家對河蟹疾病這一方面重視,相信大家的養殖一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