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氣溫適宜,是黃鱔的生長旺季。要使池養黃鱔獲得高產高效,秋季的飼養管理切莫耽誤。
1、改善水質
鱔池水透明度30厘米左右,及時清除池中殘餌及污物,保持水質“肥、活、嫩、爽”,水色清爽,呈淡褐色或嫩藍色,且經常有變化,定期施生石灰,控制pH7~7.8之間。
2、控制水溫
黃鱔養殖最佳適溫為24~28℃。此期水溫控制在28℃以下,可用加水、遮陽、種草等方法來控制水溫。
3、加強飼喂
保證質優量足的飼料供應,鱔餌以蚯蚓、蠅蛆、螺蚌肉及畜禽內臟等新鮮餌料為主,同時輔喂適量的麥麩、餅粕、瓜果等植物性餌料。動物性餌料洗凈后,用每公斤水加200毫克高錳酸鉀溶液浸泡3分鐘,再投喂,嚴禁投喂被污染或腐敗變質的餌料。投餌要堅持定時、定位、定質、定量原則,遇到惡劣天氣時,適當減少投料。
4、防止缺氧
當水中溶氧量每升低于2毫克時,就會引起黃鱔缺氧浮頭,嚴重時還會成批死亡,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因此要注意增氧。常見的養鱔增氧方式有:降溫增氧、注水增氧、凈水增氧、光合增氧、藥物增氧、清塘增氧、機械增氧等。應該根據不同的狀況選擇適宜的增氧方式。
5、防逃
若遇天氣突變會使鱔魚感到不適、焦躁不安而伺機逃走,特別是在雷陣雨或夜間暴雨時其外逃可能性最大。因此,應經常檢查池壁、池底有無裂縫,排水口網是否完好,水深是否接近溢流水位。
6、防病
秋季也是鱔病高發期,其常見病有:感冒病、發燒病、水霉病、腐皮病、出血病等疾病。在養殖中要找出病因,對癥進行防治,保證鱔魚健康順利上市,獲得經濟效益。
7、秋季運輸
目前,農村比較實用且效果較好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帶水運輸法:此法工具簡單,操作方便,利用有孔的蓋子的桶或缸等容器即可。二是濕潤運輸法:途中運輸不超過4小時可采用濕蒲包運輸。11月中旬可用此法運輸,若保持濕潤,3天不會發生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