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池塘要求不滲漏,池深1m,沿池底及邊鋪一層無結網片,網片高出池塘約750px,并向內傾斜固定防黃鱔逃逸;在在池底鋪1000px泥土,設置好進排水系統,栽種慈姑等水生植物。
(2) 放養前用0.2kg/m2生石灰溶解后全池潑灑,或用“精博強氯精”消毒;3d后可施“氨基酸肥水膏”或有機肥,放鱔種前潑灑“碧水爽”或 “解毒救星”,7d后放入消毒鱔種50-150尾/m2(20-30g/尾),馴食后每池可放入1-2只蟾蜍及泥鰍0.1-0.2 kg/m2,也可放一些螺螄和小雜魚。
(3) 設置餌料臺,在水面下125px左右,盡可能分散和多設置一些;飼料主要是蚯蚓、蠅蛆、小雜魚、螺蚌肉、動物內臟,可搭配一些米飯、面條、瓜果皮等,但要新鮮不變質,也可投喂配合飼料或混合飼料(膨化飼料最好先泡軟),投餌率根據水溫等一般為2-5%,以吃完為宜,在傍晚時投喂,同時要堅持“四定”原則;也可在池中布置黑光燈引誘昆蟲供鱔攝食。飼料中可拌“EM調水王”、“維基8”或“維生素C鈉粉”。
(4) 日常加強巡塘和水質管理,經常(7-15d)施用“EM調水王”、“復合利生素”等類型活菌制劑,可交替或聯合使用;同時根據水質水色施用“底佳養”、“水佳養”等類型改底凈水產品;及時防治魚病。
(5) 捕撈,一般在11月下旬可采用黃鱔籠捕撈,內放蚯蚓,傍晚放早上收,慢慢捕出;也可放干池水,翻泥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