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養殖黃鱔時,可通過強化飼養管理和創造一個符合黃鱔繁殖要求的生態條件,來達到黃鱔自然繁殖的目的。主要措施是:
1、建造繁殖池或在養殖池中分割一塊專做繁殖之用。在繁殖池中還需要建造一個面積較小的幼鱔保護池,池壁上多留些圓形或長方形的孔洞,孔洞處用細鐵絲網與繁殖池隔開,水能相通,幼鱔可通過網眼進入保護池,而親鱔不能進入,以達到保護幼鱔的目的。
2、每平方米繁殖池內放入體長25~30厘米的親鱔(多為雌性)七八尾,體長50~60厘米的親鱔(多為雄性)三四尾。無論雌雄親鱔,均需挑選色黃體壯、無傷病的個體,在繁殖前1~2個月就要精心管理,喂足蚯蚓、蠅蛆等高質量的飼料,以促進親鱔的性腺發育成熟。
3、模擬黃鱔在田野中產卵的環境,在繁殖池的四周(離池壁一定距離)和中間堆筑土埂,埂寬約20厘米,高出水面10~15厘米。埂上栽些雜草,作為繁殖季節中親鱔筑巢產卵場所。
4、黃鱔產卵期間,要保持環境的安靜。流進繁殖池的水要通過微細的流水或經常不斷的滲水來保持良好的水質,避免急性沖水。進水要先通過幼鱔保護池,再緩緩流入繁殖池,通過緩流的刺激,可引誘鱔苗溯水而上,進入保護池。
5、要在繁殖池和保護池中丟一些絲瓜筋、柳樹根等柔軟多須之物,以便鱔苗隱蔽、棲息,也便于人工收集鱔苗移養。
6、黃鱔屬分批產卵類型,產卵持續的時間較長,等到當年的繁殖期過去以后,可采取籠捕的辦法將親鱔全部捕起,另行飼養或處理,以避免幼鱔被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