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角類、橈足類等大型浮游生物和蚯蚓、水生昆蟲、搖蚊幼蟲等,都是鱔苗喜食的優質餌料,尤其是水絲蚓,是鱔苗的最佳開口餌料。因此,鱔苗入池后,頭2天投喂水絲蚓碎片,3天后可逐步投喂整條蚯蚓。投喂應在固定地點,最好在池子遮蔭的一側。日投喂量占鱔苗總體重的10%~15%,分四五次投喂。
經 60~65天培育,鱔苗的體長達30毫米以上時,便開始第1次分養。方法是:在鱔苗集中攝食時,用密網眼將身體強壯、爭食及活動能力強的鱔苗撈出,移入另一培育池內培育,密度降為每平方米150~200尾。此時投喂的飼料主要是蚯蚓、蠅蛆、少量麥麩、米飯、瓜果、菜屑等。日投喂量占鱔苗總體重的 8%~10%,日投喂2次,分別在8~9時和16~17時。
經l個多月的飼養,鱔苗體長達到50~55毫米時,進行第2次分養,方法與第1次分養相同,放養密度降為每平方米100~120尾。這一階段主要餌料為蚯蚓、蠅蛆和其他動物性飼料,也可投喂部分的鰻魚種飼料。鮮活餌料的日投喂量為鱔魚總體重的6%~8%。
在精心飼養條件下,當年的鱔苗體長可達150~250毫米,體重達5~10克,部分可達10~15克規格。此時可分池進入成鱔池進行越冬,也可在原池越冬。一般在水溫降至12℃左右時,鱔魚即停食并鉆入泥中越冬。鱔魚苗種培育的日常管理工作重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控制好水環境條件
鱔魚苗種培育要求水質清新、較肥、溶氧量高。春秋季每6~7天換水l次,夏季每3~4天換1次,每次換水量為池水總量的1/3~1/2,換水時采取先排后灌的原則,換水時間應安排在傍晚前后進行。水深保持在10厘米左右,水溫保持在25~30℃。
2、加強管理
堅持每天巡池3次以上,做好防逃、防病工作,及時清除池內污物雜物,保持培育池的清潔衛生。當天氣由晴轉雨,或由雨轉睛,或轉悶熱時,鱔苗容易將頭伸出水面,應及時加注新水補充氧氣。不投喂腐敗飼料。發現個體分化較大時,要及時分養。
3、加強病害防治工作
經常檢查鱔苗,定期進行水體消毒,發現鱔苗活動或攝食不正常時,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及時清除池中的敵害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