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鱔俗稱鱔魚、長魚、羅鱔、田鰻、無鱗公主等。
學名:Monopterasalbus
生活習性:為溫熱帶的淡水底棲生活魚類。
分類:屬于魚綱、輻鰭亞綱、合鰓目、合鰓科、黃鱔亞科。
形態:體圓,細長,呈蛇形。尾尖細。頭圓,唇發達,上下頜有細齒。眼小,為皮膜覆蓋。左右鰓孔在腹面相聯。體無鱗。無偶鰭,奇鰭退化僅留下不明顯的皮褶。
一、黃鱔種苗的選擇:
由于黃鱔苗種的繁育技術并未達到大規模生產的程度,所以現在黃鱔苗種的來源,一般都是收購野生的黃鱔苗種回來養殖,因此要像養好黃鱔,選擇優質的黃鱔苗種尤為關鍵,目前用于黃鱔養殖的黃鱔苗種主要是深黃色大斑鱔、土紅色大斑鱔、淺黃色細斑鱔,那么如何區別幾種黃鱔呢,這幾種黃鱔在養殖方面又有什么不同?
深黃色大斑鱔
外形:體表顏色深黃,背部和兩側分布有褐色大斑,大斑從體前端至后端在背部和兩側連接成數條斑線。
特點:環境適應能力強,生長速度快,個體較大,黃鱔成魚的肉質較佳,適宜黃鱔人工養殖。
土紅色大斑鱔
外形:體表顏色土紅色,尤以兩側較為明顯。
特點:環境適應能力較強,生長速度較快,個體較大,養殖效果也較好,適宜黃鱔人工養殖。
淺黃色細斑鱔
外形:體表顏色淺黃,斑點細密不明顯,幾乎沒有斑線。
特點:環境適應能力較強,在養殖條件下,其增重可達4倍,養殖效果較好,適宜黃鱔人工養殖。
綜述:放養的黃鱔苗應該無病無傷、無畸形、活動能力強。
二、黃鱔生活習性
特點:變溫動物;
適宜溫度:存活溫度范圍1~32℃,適宜生長溫度15~30℃,最適宜生長溫度21~28攝氏度。
三、黃鱔食性
特點:動物性餌料為主,幼鱔以蚯蚓、浮游生物為主要餌料;成鱔以小型魚類、蝦類、蝌蚪、幼蛙、螺獅等;養殖過程中也投喂黃鱔專用配方飼料。
四、黃鱔苗放養
1.水泥池微流水培育
培育池面積:2~10㎡;
池深:40~50㎝;
水深:10~20㎝,水面離池上沿距離應該大于30㎝。
進水口和排水口:直徑3~5㎝,網孔為0.25毫米的篩絹網片罩住,進水口高出水面20㎝,排水口位于池底。
黃鱔苗每平方米投放400尾,并在水面投放適量的水花生等,以供黃鱔幼苗棲息藏身,凈化水質。
網箱培育
網箱:30~50目;
面積:15㎡;
深度:50㎝,上沿高出水面20㎝。
黃鱔苗每平方米投放400尾,并在水面投放適量的水花生等,以供黃鱔幼苗棲息藏身,凈化水質。
五、黃鱔養殖技術要點
餌料馴化:開口餌料馴化、配合飼料的訓食、投餌量(鮮活飼料日投飼量為鱔魚體重的10~12%,配方飼料的日投飼量為鱔魚體重的3~4%);
分級飼養:同一培育池或網箱應該規格整齊,切記大小混養,防止自相蠶食;
水質管理:做到水質清爽,勤換水,保持水體有足夠的溶氧度;
水溫控制:換水時因注意水溫差不宜太大,應該控制在3℃之間,保持水溫在20~28℃,當水溫高于28℃時,可以通過加注新水,搭建遮陽棚等,做到防暑降溫的作用。當水溫低于5℃,應該提高水位,確保水面不結冰,搭建塑料棚等措施,做到防寒防凍。
巡池:堅持每天早、中、晚巡池一次,檢查吃食情況,水質情況,黃鱔的活動情況,做好巡塘日志。
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 野生黃鱔多少錢一斤?
- 黃鱔每畝產多少斤?黃鱔如何提高產量?
- 黃鱔養殖場怎么建設?黃鱔養殖場建造方案
- 黃鱔養殖安全越冬方法
- 黃鱔最喜歡吃什么食物?
- 養殖一畝黃鱔多少利潤?
- 大棚黃鱔養殖技術
- 有機黃鱔性逆轉及環境因子的影響
- 黃鱔養殖常見病航尾吸蟲病處理方法
- 黃鱔變性過程詳解
- 黃鱔養殖成功關鍵季——放苗和白露前后
- 網箱養殖黃鱔常見病棘頭蟲病治療一例
- 黃鱔養殖疾病防治要把好三關
- 五月份網箱養殖黃鱔的技術要點
- 黃鱔池如何疏通網眼且消除底臭?請看這里!
- 黃鱔健康高效養殖全程操作指南(二)
- 網箱養殖黃鱔的現狀及相應對策分析
- 泱盛生物技術總監趙宇江詳解網箱黃鱔養殖“十二式”
- 黃鱔泥鰍高產套養五大技術要點介紹
- 黃鱔和泥鰍的生態套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