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鱔的生態繁殖技術
編輯: 時間:2018-06-22 瀏覽:
1.親鱔的催熟催產:5月下旬后,水溫達25℃時,每尾親鱔先注射LRH-A(促黃體素釋放激素)12.5微克、藥量0.5毫升,以催熟性腺;7天后,再注射DOM(地歐酮)0.5微克、藥量0.5毫升或LRH-A+HCG(促黃體素釋放激素+絨毛膜促性腺激素)0.5微克+3國際單位、藥量0.5毫升用來催產,然后把親鱔放入繁殖池。
2.親鱔的投放:投放密度以每平方米1~2對親鱔為宜,密度不能過高。
3.親鱔的飼養管理:親鱔入池后,水位可適當加高,保持在50厘米左右,防止日間水溫的急劇升高,不利于黃鱔的性腺發育。一般頭2天不用投食,至第3天后,投喂少量的蚯蚓,以方便誘食,然后可投人工飼料(生產養殖期間的飼料),將投飼食臺放置于進水口邊,使飼料氣息隨水流遍布全池以吸引親鱔攝食,這樣持續幾天后直至吃食正常。繁殖池最好有微流水,保持水質清新,使黃鱔處于良好的水質、水溫中。進水口用40目篩絹過濾,以防敵害生物的進入。
4.產卵期管理:密切注意繁殖池中有無泡巢出現,泡巢一旦形成,則說明再過3天左右雌鱔即會產卵,此間應保持環境安靜,減少投料。此期間可見鱔洞口有2條黃鱔探頭呼吸,若有其他雄鱔靠近,則洞內原雄鱔則會發生猛然攻擊,一般來犯者不再進攻而敗退。若發現洞口只有1條黃鱔探頭呼吸,則證明雌鱔已產完卵并已離去,僅留雄鱔守護了。試驗表明,這種生態繁殖的愛精率可達85%以上。
5.受精卵的孵化管理:一旦在繁殖池中發現有受精卵的泡沫巢,一般5~7天后仔鱔即會孵出。此時的孵化水溫應保持在25~28℃,孵化池中適當放入一些水草,以便仔鱔隱蔽、棲息,也便于日后仔鱔的收集。試驗表明,其自然孵化率可達80%。
6.鱔魚的撈取和培育:鱔魚孵出5天內可撈至鱔苗培育池養殖。鱔苗培育池內的水溫與孵化池水溫一致(相差不超過2℃)。撈苗時采用細紗布做成的小網兜,動作應快,以免因護仔雄親鱔的攻擊而影響撈苗。撈取的鱔苗入專池培育。
仔鱔孵出1周后,待卵黃囊消失,可投喂一些煮熟的蛋黃或水蚤,以后可喂絲蚯蚓、蠅蛆及切碎的蚯蚓、螺和蚌肉等。
已產卵的親鱔還應精心培育,約過15~20天后還可進行第二次產卵。
上一篇:降低網箱養殖黃鱔越冬死亡率的五個措施 下一篇:黃鱔越冬技術精要
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 野生黃鱔多少錢一斤?
- 黃鱔每畝產多少斤?黃鱔如何提高產量?
- 黃鱔養殖場怎么建設?黃鱔養殖場建造方案
- 黃鱔養殖安全越冬方法
- 黃鱔最喜歡吃什么食物?
- 養殖一畝黃鱔多少利潤?
- 大棚黃鱔養殖技術
- 有機黃鱔性逆轉及環境因子的影響
- 黃鱔養殖常見病航尾吸蟲病處理方法
- 黃鱔變性過程詳解
- 黃鱔養殖成功關鍵季——放苗和白露前后
- 網箱養殖黃鱔常見病棘頭蟲病治療一例
- 黃鱔養殖疾病防治要把好三關
- 五月份網箱養殖黃鱔的技術要點
- 黃鱔池如何疏通網眼且消除底臭?請看這里!
- 黃鱔健康高效養殖全程操作指南(二)
- 網箱養殖黃鱔的現狀及相應對策分析
- 泱盛生物技術總監趙宇江詳解網箱黃鱔養殖“十二式”
- 黃鱔泥鰍高產套養五大技術要點介紹
- 黃鱔和泥鰍的生態套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