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t799u"></tbody>
  •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中國養殖行業領域專業門戶網站
                當前位置:中國養殖基地 / 鱔魚

                黃鱔生態繁殖前的四個準備工作

                編輯:   時間:2018-06-22   瀏覽:

                生態繁殖是根據黃鱔的自然繁殖習性,用人工方法對親鱔先進行催熟催產,又使雌、雄親鱔在仿自然生態環境中自行進行交配繁殖,又充分利用了自然繁殖時所具有的泡沫巢進行孵化,大大提高了出苗率。

                1.親鱔的來源及選擇:5月下旬至7月上旬,從江河、湖泊或稻田中用籠捕方法捕捉野生的、已達性成熟的雌、雄鱔;或從養鱔池中捕捉經過飼養達到性成熟的雌、雄鱔;也可以從市場上購買。

                親鱔要求選擇體質健壯、無傷病、游動迅速、體色為黃褐色的作親鱔。

                2.親鱔的雌、雄鑒別:可通過體長、色澤和形態進行鑒別。

                ①體長鑒別:鑒于非產卵期的雌、雄黃鱔較難鑒別,可憑體長初選。一般體長在20~35厘米的多為雌鱔,體長在45厘米以上的多為雄鱔。

                ②色澤鑒別:雄性鱔體色素為豹皮狀斑點分布,背部有3條褐色素斑點組成的平行帶,體兩側沿中線各有1條色素帶,腹部黃色,大型個體呈橘紅色;雌性黃鱔背青褐色,無色斑(微顯平行褐色素斑3條),體側褐色斑點色素細密、均勻分布,但顏色向腹部逐漸變淺,腹部為淺黃色或淡青色。

                ③形態鑒別:繁殖季節,手握黃鱔將其腹面向上,膨脹不明顯、腹腔內的組織器官不突顯的為雄鱔;若見腹壁較薄,肛門前端有膨脹,微透明,顯出腹腔內有1條7~10厘米長的橘紅色(或青色)卵巢,卵巢前端顯有紫色脾臟,則為雌鱔。

                3.親鱔培育

                ①水源與水質: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質應符合GB11607的規定,無污染,有機質含量低,水溫晝夜差異不大。一般可采用水庫水(表層1米以下左右的水),或經蓄水池充分暴氣、平衡溫度的地下水,或經蓄水池充分沉淀和必要消毒的河道、湖泊水,盡量不用池塘水。

                ②培育設施:池塘網箱或水泥池均可。

                4.繁殖池的準備:以土池或稻田為宜,并模擬黃鱔自然條件下的產卵環境,在繁殖池的四周和中間堆筑土埂,埂寬40厘米,高出水面10厘米,土埂平行排列,埂間間距50厘米。繁殖池內適當栽培一些較矮的草類植物或水花生,以便仔鱔隱蔽、棲息,也便于仔鱔收集。


              1. <tbody id="t799u"></tbody>
              2.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3.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粉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