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湖南的某養殖戶為了仿造黃鱔的自然生存環境,把自己家的水泥池里鋪上泥土養殖黃鱔,但是沒有想到造成黃鱔大量死亡的現象。
后來經過仔細分析,發現問題就是因為自己所鋪上的泥土上,因為在水泥池里加入泥土之后,使水變得容易渾濁。造成了水體的透明度和可視度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對黃鱔的日常活動和吃食情況都不能做到及時有效的觀察,殘餌也不能做到有效的及時清理,黃鱔生病了也無法及時發現,從而造成了黃鱔的大量死亡。同時水泥池鋪設泥土的做法也加大了黃鱔起捕的難度。后來經過此次的教訓之后,該養殖戶多方尋求經驗,發現黃鱔無土養殖技術早已成熟,現在水泥池養殖黃鱔早已沒有人鋪泥了,看來還是信息閉塞惹的禍,沒有能夠及時掌握市場上最新的技術信息,現在該養殖戶也開始使用清水養殖黃鱔了。在黃鱔的催肥階段使用網箱暫養,到捕撈上市的時候尤其方便。
在學習的過程中,該養殖戶學習了一條通過觀察水體和水草來了解黃鱔養殖的好不好。水草能夠吸收由黃鱔排出的二氧化碳,與黃鱔形成一個互相依存的關系,水草另外可以給黃鱔提供給遮陽、棲息的場所。
黃鱔有把殘餌和糞便集中到水泥池邊的習性,清澈的池水,也容易觀察到。池邊有殘餌和糞便而水草下方干凈即可得知黃鱔活動正常,無病害發生。

黃鱔無土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