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t799u"></tbody>
  •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中國養殖行業領域專業門戶網站
                當前位置:中國養殖基地 / 鱔魚

                黃鱔養殖中后期危險水色的防控技術

                編輯:   時間:2018-06-22   瀏覽:

                  黃鱔養到中后期,在水質的管理與養護上存在著一個誤區,認為中后期不用追肥,因為有大量的有機物沉于塘底是種植水草很好的肥料。其實不然。水草、藻類對營養的需求有其特殊的個性,除氮、磷、鉀外,還要補充一些必須的微量元素。中后期塘底的有機質除了耗氧腐敗底質外,對水草、藻類的營養作用不大,所以不能單純依靠它作為促進水草、藻類生長的營養。下面列舉一些中后期容易發生并對養鱔、養魚造成危害的幾種危險水色供大家識別,并就這類水質提供一些改良的經驗和辦法供大家參考運用。

                  醬紅色、黑褐色:這種水中含大量的原生動物和赤潮生物(鞭毛藻、裸甲藻等),主要原因是投料不科學,管理失常,中后期殘餌及糞便增多,改底排污不及時,用藥不科學缺技巧,導致水體中懸浮有機物的增加,水質富營養化。赤潮生物形成優勢種群并抑制有益藻類的生長。這些赤潮生物分泌的麻痹神經的毒素,很容易造成養殖對象中毒并死亡。這種水質濃濁、色死、粘滑、有腥臭味。養殖對象食欲不振,活力明顯減弱。這種水質如處理不及時得當,肯定會引發嚴重的病害,如中毒癥、肝腫大、肝壞死等。

                  濃綠渾濁(又稱藍綠或暗綠水色):這種水色的表面有時會產生一些漂浮物,水體中存在大量的懸浮顆粒,水面呈現油污狀,水質濃濁、色死、粘滑,泡沫拖尾難消失,這說明有害藻類的濃度大,并開始死亡。下風處泡沫堆積的表面有明顯污物粘附,并伴有腥臭味,增氧機打起的水為暗綠或暗藍綠色。這種水質中的黃鱔減料明顯,活力減弱、鱔體瘦弱,如不及時得到妥善的改良處理,同樣會導致如前所述的疾病危害。

                  醬紅色、黑褐色、濃綠渾濁水處理對策:排換水250px左右,潑灑百安威或綠康露(每瓶2~3畝.米),第二天上午8點左右潑灑解毒超爽,中午10點左右按4畝潑灑新生態1包+藻健康1包,傍晚時潑灑六控底健康+粒粒神,3~4天后用六抗培藻膏+新活菌王穩定水質。

                  暗黃色:這種水色是以甲藻為優勢種群的水體。這是由于池中存積的有機物被有害生物分解,底質酸化、pH值下降所引起。這種水是致病水質。

                  白濁色(又稱乳白色):水中有害微生物和浮游動物如輪蟲、橈足、纖毛蟲過剩繁殖,藻類被浮游動物吃掉,水中的有機碎屑較多,這種水質屬致病性的水體。

                  暗黃色、白濁水處理對策:用百安威或綠康露(1瓶2~3畝)潑灑,傍晚用納米氧(1瓶3~4畝),第二天上午進3~125px的含藻新水,按6~8畝將六抗培藻膏1桶+新活菌王1瓶+清源2瓶浸泡2小時后全池潑灑。

                  青苔、泥皮、絲狀藻:造成青苔在鱔池中蔓延的主要原因有:①水位較淺和光照較強,導致青苔暴發。②水源中有較多的青苔。鱔池進水時,水源中的青苔隨水流進入池塘并大量繁衍。③大量施肥。養殖戶發現水草長勢不夠理想或發現已有青苔發生,采用大量施無機肥或農家肥的方式進行肥水,施肥后青苔生長加快,直至全池泛濫。④過量投喂。黃鱔養殖過程中投喂飼料過多,剩余飼料沉積在池底,發酵后引起青苔孳生。⑤清塘不徹底。若上一年池塘發生過青苔危害,第二年養殖前又未清塘或曬塘,則青苔發生率很高。此外,防止鱔病時亂用藥物造成水質污染,過量施用碳酸氫銨、磷肥和未經發酵的有機肥使鱔池生態受到破壞,或在移植水草時將青苔帶入鱔池,均會造成青苔泛濫。
                  青苔大量發生后,由于池塘中有大量的水草需要保護,因此常用的硫酸銅及含除草劑類藥物的使用受到限制,人工撈除往往又會加快青苔擴散,因此青苔的控制應重在預防。常見的預防措施有:①種植水草和放養鱔苗前干塘曝曬1~2周;②清塘時每畝鱔池用生石灰化漿全池潑灑;③消毒清塘5天后,務必用黑金神和粉劑活菌王進行生物凈化,不僅消除養殖隱患,同時還消除青苔和泥皮;④種植水草時水體施健草養螺寶,促進水草生長,適度肥水,防止青苔發生;⑤合理投喂,防止飼料過剩,飼料必須保持新鮮。
                  對策:按5畝.米用黑金神1包+粉劑活菌王1包+藻健康2包浸泡1晚于第2天上午潑灑,第3天上午按6畝.米用酵素鈣肥1包+六抗培藻膏1桶盡快肥起水色。

                  黃泥色(俗稱泥濁):源于塘底老化,底泥中有害物質含量超標,底泥喪失應有的生物活性,遇到天氣變化就容易“泥濁,且極其難調。養殖戶大多采取聚合氯化鋁、硫酸鋁鉀等化學凈水劑處理,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只能使泥濁水的處理陷入一種惡性循環。即:泥濁—聚合氯化鋁等—泥濁—聚合氯化鋁等。近兩年來養殖形勢在全國來說一年更比一年難,與有些養殖戶不理性的用藥,導致養殖環境惡化不無關系。
                  對策:泥濁水質要耐心地漸進處理:引進250px左右的含藻水源;按8~10畝.米將特力鈣1包+六抗培藻膏1桶+清源2瓶混合浸泡1個小時于晴天上午9點全池潑灑。待培起水色后,再用黑金神+藻健康追肥以穩定水相。
                一旦遇到泥濁水確實難調或無法調好時,要有平和的心態,按照解毒和養護的思路順勢而為,同樣可以養殖成功:每10~15天1次,將粒粒神和解毒超爽錯開使用增加底氧或解毒,2小時后按每8~10畝用六抗培藻膏1桶+特力鈣1包+降解靈2包養護水質。

                  分層水:有水體表層呈帶狀或云團狀水色不同的分層;有水體上層水濃下層水清分層;有水體表面潔凈,但中下層水很混濁,這些分層水質容易導致溶氧分層、pH值分層、鹽度分層。主要是因氣候惡劣.底質惡化,氣壓低,水面張力大,水體上下層交換能力差.底質變壞,微生態循環受阻,用藥施肥不當生態循環被破壞所引起。
                  對策:如氣壓低或陰雨天前后,按3畝潑灑降解靈1包+離子對鈣1瓶破壞水面張力,促進恢復水體上下層的生態循環;天晴時按6~8畝用量將六抗培藻膏1桶+新活菌王1瓶+清源1瓶浸泡混合潑灑可有效解決水體分層的問題。

                  油膜水:
                  起因:水質惡化,底部惡化產生大量有毒物質;大量浮游生物死亡,尤其是藻類的大量死亡,在下風口水面形成一層油膜;過量投喂鮮活餌料、劣質飼料;形成殘餌等物質漂浮在水面上;水草腐爛、霉變產生的爛葉、爛根;岸邊垃圾等漂浮在水中與水中懸浮物構成一道混合膜。
                  對策:巡塘時,把爛草、垃圾等漂浮物打撈干凈;排換水5~10公分,按3~4畝用六控底健康1包+得立康1包改良底部,消除有毒物質,第二天上午用解毒超爽,3小時后按8~10畝用六抗培藻膏1桶+黑金神1包修復水色,強壯水草,凈化底質。

              1. <tbody id="t799u"></tbody>
              2.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3.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粉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