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網箱養殖黃鱔技術的六方面措施
編輯: 時間:2018-06-22 瀏覽:
作者:金湖縣漁政管理站 郭兆俊
1、池塘條件
選擇靠近水源、水質清新、無污染源、地勢適當、交通便利、電力配套、具有獨立的進、排水系統的池塘。池塘東西向、呈長方形、避風向陽,面積以10×667㎡為宜,坡比為1:2.5~3,池底平坦,水深為1.5~2.0m,適合網箱養鱔。
2、網箱制作
網箱用無結節的聚乙烯密網縫制而成,規格為3m(長)×2m(寬)×1.5m(高),網箱用樹棍或竹篙打樁固定在池中,用磚石作沉子。網箱水上部分為40cm,網箱底距池底30~40cm,網箱間距為1.5~2m,每排相隔2~3m,以便于投鉺,也便于水體交換,網箱沿池塘岸邊呈“一”字形排開,網箱在黃鱔魚種入箱前10~15d安裝下水,讓箱體有害物質散發消失,表面附著藻類,使網衣變得柔軟光滑,可防止鱔種入箱后,因環境的改變而擦傷鱔體,以達到提高黃鱔養殖成活率之目的。
3、水草移植
將在河中撈起的水花生放入網箱中,網箱中的水花生面積占網箱面積的70%~80%。水花生在投放前洗凈,并用5%食鹽水浸泡10min,以防將螞蝗等有害生物或蟲卵帶入網箱。投放水花生的目的是為了防暑降溫,為黃鱔的生長、棲息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
4、鱔種放養
放養規格為25g∕尾左右,放養密度為1.5㎏/㎡,放養時間在5月中下旬。鱔種投放前用3%~4%的食鹽水浸浴10min,在浸浴過程中,再次剔除受傷,體質衰弱的鱔種,并進行大小分級。另外,每只網箱內可放養泥鰍0.3㎏,讓其清除網箱中的剩餌。同一網箱中放養的規格應一致,以避免因攝食能力不同而導致生長的差異而相互殘殺。
5、飼料投喂與馴化
鱔種入箱前3d不投喂,從第4d開始投喂用過濾過的魚漿水浸泡的黃鱔專用配合飼料。根據吃食強度逐步減少魚漿水的加入量直到完全不用。通常5~7d內可誘導黃鱔正常攝食配合飼料。黃鱔正常攝食配合料時,飼料投喂在水草上,每只網箱固定在3~4個位置,開始每天投喂1次,于傍晚5:00~6:00時投喂。10d后投喂時間改在清晨6:00和傍晚7:00各投喂1次。日投飼量為鱔魚體重的2%~4%,具體投喂量應根據天氣、水溫、水質、黃鱔的活動情況靈活掌握,通常以投喂2h后吃完為宜。
6、日常管理
6.1水質調控
水質調控是黃鱔養殖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應根據水質變化情況及時換水,一般每10~15d換水1次,每次換水量占池塘總水量的1/3,保持池水清新。
6.2水草的管理
放養初期,當水草生長緩慢,可適當施用肥水寶,促進其快速生長;養殖過程中,當網箱中水草過密時,要及時撈出多余部分,為黃鱔的提供舒適的生活環境。
6.3防逃管理
網箱因質量或老鼠等敵害破壞,可能引起破箱,因此應堅持定期檢查網箱有無破損。平時除定期滅鼠外,還可根據黃鱔吃食情況,判斷是否破箱。遇到陰雨天要注意池塘水位變化,防止池水上漲或水花生生長過旺長出箱外發生逃逸現象。
6.4病害防治
在黃鱔養殖過程中我們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除在鱔種放養前15天,除用150㎏∕667㎡的生石灰進行徹底清塘外,在黃鱔養殖過程中,每半月用漂白粉或二氧化氯掛袋1次,每只網箱掛2袋,每袋放藥150g,發現疾病,及時用高效、低毒的藥物進行治療,并適時調節水質,同時,每15d用生石灰全池潑灑1次,用量為2㎏/667㎡左右。
上一篇:黃鱔養殖技術之出血病防治方法 下一篇:池塘小體積網箱生態養殖黃鱔技術研究
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 野生黃鱔多少錢一斤?
- 黃鱔每畝產多少斤?黃鱔如何提高產量?
- 黃鱔養殖場怎么建設?黃鱔養殖場建造方案
- 黃鱔養殖安全越冬方法
- 黃鱔最喜歡吃什么食物?
- 養殖一畝黃鱔多少利潤?
- 大棚黃鱔養殖技術
- 有機黃鱔性逆轉及環境因子的影響
- 黃鱔養殖常見病航尾吸蟲病處理方法
- 黃鱔變性過程詳解
- 黃鱔養殖成功關鍵季——放苗和白露前后
- 網箱養殖黃鱔常見病棘頭蟲病治療一例
- 黃鱔養殖疾病防治要把好三關
- 五月份網箱養殖黃鱔的技術要點
- 黃鱔池如何疏通網眼且消除底臭?請看這里!
- 黃鱔健康高效養殖全程操作指南(二)
- 網箱養殖黃鱔的現狀及相應對策分析
- 泱盛生物技術總監趙宇江詳解網箱黃鱔養殖“十二式”
- 黃鱔泥鰍高產套養五大技術要點介紹
- 黃鱔和泥鰍的生態套養